截至2025年10月29日收盘,A股上市公司总数达5444家,总市值突破119万亿元,“十四五”期间连续五年稳居全球第二大资本市场。这组数据不仅是规模扩张的量化体现,更折射出中国股市在全球金融格局中从“量的积累”到 “质的飞跃” 的强势崛起轨迹,其在市场结构、创新动能与生态治理等维度的深层次变革,正重塑全球对中国资本价值的认知。 阅读量:14859
第一,关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一年多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我们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在何副总理的具体指导下,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综合运用数量、价格、结构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反映金融运行的主要宏观金融指标也体现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状态,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8.7%,M2同比增长8.4%,贷款同比增长6.6%,还原地方债务置换影响后的贷款增长7.7%左右,社会融资成本也处于历史低位,为我国经济的回升向好和金融市场稳定运行创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阅读量:10712
在金融领域的风云变幻中,深圳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正积极谋划未来的发展路径。2025 年深圳金融工作 “路线图” 的出炉,为这座城市的金融发展指明了方向。
作为中国电商巨头,京东在金融科技领域持续发力。目前业务版图覆盖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支付结算和保险等多个领域。互联网公司布局消费金融业务初期,京东同蚂蚁、腾讯等巨头们都通过小贷牌照开展业务。
2024年12月17日,国务院反假货币工作联席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我国在反假货币工作领域的进一步深化和系统化。这次会议的召开,显示出国家对假币犯罪问题的高度重视,以及在保障人民群众现金使用安全方面的坚定决心。
2024年12月17日,国务院反假货币工作联席会议第七次会议在京召开。联席会议召集人、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潘功胜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陆磊主持会议并作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孙镇平、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勇、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史卫忠出席会议。
初步统计,2024年3季度末,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为489.15万亿元,同比增长8.0%,其中,银行业机构总资产为439.52万亿元,同比增长7.3%;证券业机构总资产为14.64万亿元,同比增长8.7%;保险业机构总资产为35.0万亿元,同比增长18.3%。
1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末金融业机构总资产统计数据引起了广泛关注。数据显示,金融业机构的总资产达489.15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0%。这一增长率反映出我国金融行业的稳健发展态势,但更值得深思的是各个子行业之间的表现差异,以及其背后所蕴含的经济信号。
为进一步优化消费金融公司监管评级体系,有效实施分类监管,推动消费金融公司行业高质量发展,金融监管总局近日修订印发《消费金融公司监管评级办法》(以下简称《评级办法》)。
为进一步优化消费金融公司监管评级体系,有效实施分类监管,推动消费金融公司行业高质量发展,金融监管总局近日修订印发《消费金融公司监管评级办法》(以下简称《评级办法》)。
近日,广东银结通电子支付结算有限公司(简称“银结通支付”)的支付业务许可证被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注销,标志着该公司在支付行业的“离场”。这一事件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支付行业面临的严峻挑战。
近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了一项重要通知,针对首席经济学家的自律管理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这一举措无疑是在金融市场日益复杂、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的背景下,旨在强化首席经济学家的责任与义务。然而,这一“紧箍咒”究竟会如何影响行业的发展,值得我们深入分析。
根据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近期发布的数据,人民币在全球支付市场中的地位正不断上升。2024年11月,人民币以3.89%的市场份额,成为全球第四大活跃支付货币。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人民币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性,也展示了中国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就。
进入年底,中国银行业迎来了强监管的高压态势。2024年11月份,金融监管部门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出的罚单数量和金额骤然上升,反映出监管力度的加大与市场秩序的维护。根据数据显示,11月的罚单总数达158张,罚没金额高达9093.61万元,较上月明显上升。这一现象与同期人民币存款的显著增长形成鲜明对比,前11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了19.39万亿元。